
亿达未来产业发展运营模型研究
亿达未来产业发展运营模型逻辑图
产业集群发展总量是社会财富的经济表达。围绕竞争力模型,产业整体规划实现依赖于前向要素配置和后向市场配置共同作用结果。关于要素配置机制,即围绕产业定位构建科技创新孵化的前向配置机制和基于产业育成机制的后向配置机制形成的资源配置体系。产业聚集理论体系核心就是实现全产业链要素聚集和前后向配置机制的乘数效应。
亿达未来产业发展运营模型
通过拆解产业发展运营过程,解构出产业运营关键节点,包括基础要素配置(F)、产业定位发展规划(P)、市场环境配置(M)、数字产业生态运营(1)四个节点要素,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总量(W)。
1. 产业要素配置-F
随着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垂直化和生态化发展,产业竞争的核心从基础要素之争转变为涵盖公共配套、人才科技、资本金融等各领域的全要素之争。通过产业全要素创新配置,增强要素可获得性,降低要素成本,提升产业核心的运营能力。
科技赋能-科技要素交易中心
通过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的交易、技术转移而开展一系列服务。通过全要素集聚和市场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对科技产业孵化创新的加速作用。
人才赋能-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形成“教育+应用+孵化”的人才育成模式,构建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 “产-学-研”创新闭环和相应的服务支撑体系,最终实现“人在哪儿,产业就在哪儿”。
资本赋能-科技投资孵化平台
新型科技投资公司和科创资本成为产业孵化和市场主体育成的重要支撑,实现孵化体系与金融体系融合是资本赋能的核心。
数字赋能-产业数据运营中心
数据是要素,也是资产,未来数据驱动业务模式将是产业配置资源的有效路径。
案例:深圳福田/龙岗天安数码城
项目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区位交通优势显著;园区定位加速器,通过配置金融、智力、信息和技术等复合型产业资源来吸引企业入驻。入驻企业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主,总部型企业占比达到70%。
园区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形成十大产业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包括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数字化智能平台、企业交流平台、公共配套平台、企业管理平台、政策优惠平台、物业经营平台、商业配套平台。通过打造多样化产业要素聚集的功能平台,以“团购”措施,向政府争取最优政策,也为园区企业成长创造最优的环境。
2.市场环境配置-M
围绕城市群主导产业为应用场景,以数字化为工具,以创新应用及市场推广为手段,构建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应用研发、产品孵化的能量场。加速全要素配置,快速孵化创新产业,优化产业生态,推进地方经济创新发展。
应用推广示范基地——构建产业示范应用基地和一中心多“离岸”窗口的应用示范体系。将产业创新产品与应用进行集中展示、推广、示范。
品牌赋能服务中心——构建以品牌服务为中心的生产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企业参与OEM/ODM/OBM业务品牌规划、创意设计、贯标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结合最新的科技手段,实现与市场的对接服务。重点围绕内容生产、场景服务、数字营销、渠道服务四大领域组织资源,提供服务。
3.数字化生态运营平台
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基本单元,其边界是由交易市场的边界决定的,由高效率运转各类交易市场直接驱动。为了追求更高交易效率,更低的交易成本,数字生态中,各类生产单元、各类流通单元、各类金融单元、各类消费单元,都需要运行在统一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之上。EOP- Ecosystem Operation Platform,即生态运营平台。搭建数字化EOP,从微观层面创造数据汇聚融合的生态,成为产业集群化运营的微内核。
案例:华为智慧园区-IOC智能运营中心
IOC智能运营中心是华为智慧园区提供园区可视、可管、可控的业务支撑平台的载体,是园区运营管理的智慧大脑。智能运营中心具有业务可视化、智能化协同管理、事件和设备可控三大优势亮点。业务可视化指通过中心可以展示园区业务运行状态,并提供大数据分析和全景实时报表,从而让操作和管理者对园区业务尽在掌握;智能化协同管理指中心提供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支撑多种应用的敏捷开发以及部署,帮助园区管理实现智能化;事件和设备可控指通过华为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前端的多种设备和业务子系统可以被有效集成在IOC平台上,从而达到园区事件和设备的有效可控。
产业发展运营模型W=F×P×M+1是亿达未来多年运营实战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战略升华,通过运营过程的拆解研究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产业运营的七寸节点,最终实现产业集聚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