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到底有多特别?

发布时间:2020-06-17

您的位置:行业洞察>行业动态>

什么是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是国债的一种,其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特定项目需要,因此被称为特别国债。

在中国国债发展历程中,曾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

1998年8月,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

2007年6月,发行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公司。今年是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不含续发)。


什么是抗疫特别国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李克强作报告时指出抗疫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5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后,财政部部长刘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相继走上了部长通道。刘昆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预计地方财政减收增支8000到9000亿元,一些地方面临较大压力。何立峰说,疫情给经济社会造成很大冲击,暴露出了短板弱项,为此将继续加大投资补短板,从三个精准着手做好投资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这笔抗疫特别国债将会用在哪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财政发行10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加强抗疫特别国债与其他财政资金的统筹衔接,增强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统筹考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和项目准备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全部安排给地方,要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抗疫特别国债以及财政赤字与企业主体关联度较高,各大企业应关注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相关领域,与新基建龙头企业紧密绑定,同时关注各地相关政策,做好自身的相关补贴申报。



参与报名

您正在参与:创智未来中国行